【廚師環保手記】煲幾多飯好

RICE

廚餘日記 lol

我每日最主要的工作,就是煲飯。

作為廚師,我都唔想浪費食物,但若煮唔夠飯,有客到又無飯,經理一定嘈,但浪費得太多,另一個老細又唔高興。

我餐廳又冇炒飯賣,所以每天煮的飯也不會留過夜,用來炒飯。

繼續閱讀

廣告

惜食行者:天水圍街市「靚菜剩菜」

ep1

(圖片來源:有衣食分享計劃 )

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「有衣食大使」如何克服重重障礙,透過剩菜聯繫社區,加強街坊鄰里的凝聚力?<惜食行者>第一集請來組織幹事阿娟一一細說!

「有衣食大使」 5年努力
街市每天都有大量賣剩的新鮮蔬果,被送往堆填區,成為3640公噸(2014年環保署數字)廚餘一部分。

繼續閱讀

《自己地球自己救》-環保都是政治事

grr

自己地球自己救劇照

很多人談環保,只想到農業、能源等「環保」議題,概念停留在「出門前熄燈、開少啲冷氣」,朋友問,何以香港將環保連結到政治的人不多?我搭不上嘴,只隨便說「感染別人也可推動環保」、「也有些人推政策」。

本月,我在「香港國際電影節」看過紀錄片《自己地球自己救》(Tomorrow/Demain)後,才明白朋友的困惑:「環保」不只是環境的事,必定要扣連至經濟模式、教育,甚至是憲制。

取回建設社區主導權
《自己地球自己救》不是一般的「環保」紀錄片,不只唬嚇「地球快將滅亡」,而是親身走訪世界各地如芬蘭、印度、英國,以實例證明,要救地球,請付諸行動親身改變經濟、政治系統,取回建設本地社區的主導權:

  • 自種食物:有機耕作比工業化農業效率更高,社區耕處處可做,路邊、空地、公園也是種植的空間。自己社區供應食物就可減少入口、減低食物里程;
  • 自發能源:冰島以地熱能和風力發電;
  • 自發貨幣:英國有社區使用自己的「貨幣」,這種模式令人不能將本地的錢帶到其他國家私藏(從巴拿馬文件揭露的黑暗 可見這情況多嚴重),支持本地店舖;
  • 公民參與:冰島政府破產後,公民參與修憲。就連印度小小的村落也實行公民參與,村民自己為規劃社區發聲。
grr2

自己地球自己救劇照

香港有多難行?
這些「轉型城市」的例子對我來說有點深奧,或許是因香港較少人講述這概念。我認為,現在大家都說「本土」要守護香港,電影的例子提供了很好的行動參考:

  • 支持本地食物,天台種植、本地社區農場,買本地菜。
  • 支持本地經濟,光顧本土小店。
  • 公民參與為政策發聲,但這還有漫漫長路,香港區議會和立法會的投票率都只維持約五成,其餘人到了哪?討論社區政策,但我們有多大影響力?

說到最後,還是要改變政制,加強民主制度,但這路有多難行,有多遙遠?這樣能制止特權人士要人為他們冚家拎行李嗎?

電影詳情/圖片來源:http://www.demain-lefilm.com/en
預告片:https://youtu.be/NUN0QxRB7e0

上水年宵「垃圾執極都有」 水仙冰糖葫蘆樣樣齊

連續第二年的大年初一跟自然脈絡野人去上水年宵市場執嘢,我問:「垃圾場景會否跟去年一樣?垃圾會否有減少?」

「唔覺呀,(垃圾)執極都有。」野人說。

2
嗅出垃圾香
清晨5時,野人和義工們來到上水年宵市場,在垃圾堆中搜尋有用的物資。熱鬧過後的年宵與去年一樣,都是滿地殘花敗柳和垃圾,唯一不同的是,多了點清晰的氣味:

1. 水仙清香
4°C的清晨下,傳來陣陣水仙清香,我才發現,今年丟在地上的年花,以水仙頭佔最多,多被剪了一半。有女義工估計,與今年天氣較冷有關:「今年天氣凍,水仙開唔切花,所以賣不出?」

1

義工估計,與今年天氣較冷有關:「今年天氣凍,水仙開唔切花,所以賣不出?」

6

水仙堆

 

2. 冰糖葫蘆甜

現場有6、7箱內地製的冰糖葫蘆被丟棄,包裝上印有簡體字,顯示產地為福建。其中4箱冰糖葫蘆包裝完好,但有些被丟在地上被踩得溶溶爛爛。我問:「還可以吃?拿回去有用嗎?」義工想了想,答:「不知道呀,回去做酵素?堆肥?」

3. 橘香
有些年吉賣不出,會交由食環署處理,捐贈出去。有些市民想執被圍起、預備捐贈的年吉和其他年花,都會被食環人員喝止:「阿姐唔好執呢啲花啊。」

3

草莓冰糖葫蘆..

當場分紙皮
義工團隊細心的搜尋,拯救物資:攤檔竹枝、爛帳幕、沙包、破摺椅等等。
除了執物資外,義工竟當場做垃圾分類,將紙皮和膠製品分好,還細心地摺好紙皮,我心想:「紙皮也拿回去?哪夠人手呢?」不禁問:「你們連紙皮也要?」
野人解釋,他們將紙皮和膠分類好,以便回收,因若不分類好,清潔人員為了快快清理場地,會將這些可循環再做的物資,都丟到垃圾桶。


推而廣之 社區開始?
未到早上7時,他們便推著滿滿的6車物資,浩浩蕩蕩回去自然脈絡的農場,滿載而歸。野人說,今年因為多了義工幫忙,能收集到的物資比去年多,他估計,他們回收了65%的棄置物。他希望,市民能在社區多行一步,希望這個執物資行動,可擴展全港十八區的年宵市場。


(後記:垃圾場景和去年差不多,都是滿地殘花敗柳,本覺得記錄也是無謂。但這顯示浪費依然,並不能因對浪費習以為常而漠不關心。況且,透過觀察每年垃圾的變化,也有助反思減廢的生活方向。)

 

7

花開富貴?

14

變形minions

文/ W@食光光

 

 

美酒佳餚背後–亞洲盛事之都,廢物製造之都?

很多即棄物被丟

很多即棄物被丟

由旅發局主辦的美酒佳餚巡禮,一連四天在中環海濱舉行,今天(25日)是最後一天,小弟又入場觀察廢物收集情況。

有回收嗎? 清潔姐姐:你全部放埋一齊得
場內有些標示了「廢紙」、「膠樽」、「鋁罐」的桶,本以為是回收桶,但內裡,膠叉膠碗酒樽膠杯雞骨什麼垃圾都有。我問清潔姐姐:「哪裡回收膠?」她指著垃圾桶說:「唔洗喇,你全部放埋一齊得。」唉,原來是不會回收。

表面上是回收桶,實是垃圾桶

表面上是回收桶,實是垃圾桶

表面上是回收桶,實是垃圾桶

表面上是回收桶,實是垃圾桶

紙皮有價?
不過,很有趣的是,紙皮是會被整齊的分類出來,大概是因紙皮有回收價值?

而膠沒被回收,是因為回收價也跌,沒人要,這豈不是更應減少製造及使用即棄膠製品嗎?

沒有回收酒樽
雖大會廣播叫人不要在場內開瓶裝酒(參加者是要買品酒券和膠酒杯來斟酒飲),但仍有不少人會開瓶裝酒飲,不少酒商也會即場丟棄玻璃樽,但大會沒安排玻璃樽回收。

上次在手工啤酒節,該大會有安排「玻璃再生璀璨」回收玻璃樽,今次巡禮活動大型得多,卻沒回收玻璃樽。

完場時,我看著參展商將一個個玻璃樽丟到垃圾桶,垃圾倒進垃圾車時滿是玻璃碎裂聲,我想:「為何有用的資源都要丟掉呢?」

為何生產者不用負責回收樽再用(雖很多是外國酒商,若將樽要運回外國再用,恐怕碳排放更大,但我認為,最少要生產者付回收費),為何生產垃圾的不用負責?

玻璃樽沒回收

玻璃樽沒回收

玻璃樽沒回收

玻璃樽沒回收

紙皮有價?

紙皮有價?

食光光好難?
有公司派咖啡試飲,其攤檔旁就出現大量紙杯;活動耗用了大量即棄餐具、竹籤等。唉,若安排餐具公司負責提供可再用餐具,可不可行?至少可以減低廢物量?

不過,不是有太多食物被浪費,或許是因為食物份量不是太大,但垃圾桶總會找到腸仔、芝士、飯等食物,食光光難道真這麼難?

財爺
財爺曾俊華今在網誌說, 美酒佳餚巡禮內的340個攤位將中環海濱填滿滿,若要再擴大規模,「也是一個『土地問題』」。財爺,你說得對,若再擴大規模,多多土地做堆填區也不夠。

(ps,我沒留下看展覽場地清拆過程,其實,恐怕這部分會產生更多垃圾吧?)

美酒佳餚背後

美酒佳餚背後

《Just Eat It》觀後隨筆-撿剩食 有啖好食

Just Eat It 片段

Just Eat It 片段

9月中,我在團體Smiley Planet的放映會中觀看了紀錄片《Just Eat It》,講述一對溫哥華夫婦決定當「白老鼠」,在6個月內只吃被棄置的食物,揭示北美食物浪費問題。雖是撿食,他們卻「有啖好食」。

(文中有少量劇透,也不要緊,看過這文你也許更想看這紀錄片~)

本以為他們只會撿到垃圾桶內的菜渣爛生果來吃,但他們竟執到大量「正嘢」,如大包大包雞肉、多排朱古力、麵粉,「有啖好食」!因大多被丟棄的食物,並非不能食用,質素還超好,食物被丟棄多是因為:

1. 樣衰
很多被嫌棄的食物,並沒過期或變壞,只是因它「樣衰」,如不夠長或粗的香蕉、粗幼不一的茄子、「瘀」了的桃,統統要被丟,不可在超市出售。

2. 寧濫莫缺
另外是因管理不善或寧濫莫缺的心態造成的,如派對食物不夠就不體面、餐廳要預備大量食材,以免客人吃不到想吃的食物。

image

放映會片段

《Just Eat It》是部頗完整的紀錄片,除紀錄主角撿食物的過程,還訪問了農場、超市等負責人,探討整個食物行業究竟如何造成浪費。

食物浪費不只是個人道德問題,而是從生產者、批發商、零售商、食肆以至個人,整個生產鏈、消費鏈的問題,個人浪費的食物,只是冰山的一角。要減少浪費,要在生產鏈每節下功夫,要改變生產和消費模式。
最常討論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法,是推動超市捐出賣剩的食物。

但是,就有超市以「為免被控告」為由,拒絕捐出食物,但片中指出,從未有超市因捐出食物而被控告的例子。而且,若政府立了《好撒瑪利亞人法》,就可鼓勵食物零售商捐出食物而免被控告。

陳曉蕾在2011年版的《剩食》亦有提到,1996年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《The Federal Bill Emerson Good Samaritan Food Donation Act》,鼓勵超市和食物零售商捐贈食物。只要捐贈的一方捐食物時是自願的,而且當時相信食物不會損害健康,就可透過非牟利團體,再分發出去。若接收食物的人吃了這些食品而影響健康,就不可追討。
今年5月,法國國會亦通過新法,禁止大型超級市場浪費食物,特別是嚴禁毀棄未出售的食物。新例之下,超市要採取措施防止浪費食物,以及必須將未售出但仍可吃的食物,捐給慈善團體、餵飼動物或用來做堆肥。

若有立法鼓勵,就不能以「為免被控」作為不捐出食物的借口吧?
image

Just Eat It官方海報

要做一個本地版《Just Eat It》,可以去哪撿剩食呢?撿到的會否都噴了漂白水,不能吃呢?立法鼓勵食物零售商捐出食物,又是出路嗎?
(若想放映或觀看《Just Eat It》,可到其官方網頁瀏覽詳情:http://www.foodwastemovie.com/

文: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