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中剩下一點南瓜,我用來做南瓜糯米餅,十分簡單~
繼續閱讀食光光
芝士雜菜飯釀彩椒 – 善用西蘭花莖【惜食食譜】 (影片)| Roasted Stuffed Bell Peppers【Leftovers Recipe】
訪英國記 — 讓被剔走的蔬果「重生」
去年底,我自香港跑到英國Devon轉型城市Totnes,看看當地一班居民食物回收團體Food in Community(FIC),如何盡力拯救一大堆香蕉、柑、蘋果、薯仔、紅菜頭、紫椰菜、椰菜、洋蔥等被「嫌棄」的graded-out農作物 。
「2012年,我參加了園藝課,其間到一個農場考察,竟發現農作物竟散落一地,是紅菜頭!因數量太少,(農場)若再聘人手收割,不符經濟效益。這正是個好機會,想想如何好好利用這些紅菜頭!」FIC創辦人之一David回想道。
David當時與一位同學,大膽向農場Riverford負責人提議,讓他們到農場收割這些被「遺棄」的農作物(gleaning),農場負責人反建議:
「收割對你們而言,太辛苦了吧,不如我直接將農場的不合格」的蔬果(graded-out vegetables)轉送你們,如何?」
David喜出望外,同年底,他們開始接收graded-out農作物,再轉送食物銀行和兒童中心,翌年4月,他們將計劃正式註冊為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,FIC正式成立。
什麼是graded-out農作物?
繼續閱讀
天姿作圍:食物自己種 自己買 天水圍的社區經濟計劃
「對食物的保證是由社區來,不是由保證系統來。」阿縈說。

天水圍街坊June(左)、關注草根生活聯盟「天姿作圍」組織幹事阿縈
社區經濟計劃 「天姿作圍」集合天水圍街坊力量,在區內自種食物,消費者同時成了生產者。生產者勞動換取社區貨幣,用以購買大家生產的食物,不用落入連鎖集團手中。來聽聽關注草根生活聯盟「天姿作圍」組織幹事阿縈,以及天水圍街坊June的分享。
🌱天水圍的田 收廚餘堆肥🌱
「天姿作圍」是關注草根生活聯盟的一個社區經濟計劃,希望集合社區中的資源,包括人和地,由街坊在區內負責生產、銷售和消費等經濟活動。「天姿作圍」,就集合了社區力量自己生產食物,進行有機耕作。
「天姿作圍」的田位於天水圍輞井村,街坊阿June表示,街坊會每周兩次集體落田,負責翻土、施肥、播種和灑水,另亦會各自輪流做其他工作。
他們還會收集廚餘堆肥,現每周可處理2噸廚餘,惟暫時主要跨區到中環、上水取廚餘,雖同區亦有人捐出藥渣,他們希望多些區內的餐廳捐出廚餘。
🙋生產者為你講解🙋
「天姿作圍」出產的農產,會拿到天秀墟銷售。當值的銷售員,也同為生產者,都有入田種菜,可親自向消費者交流,講解生產過程。
💪社區貨幣「基層保障券」💪
街坊勞動換來的不是現金,而是社區貨幣「基保券」。他們每工作一小時,就可換到30時分的基保劵,可用來換取他們種的農作物和其他食物產品,那麼,人工就不用跌入大型連鎖商店手中。
😊食物保證來自社區,不是來自一紙證書😊